篆刻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具有十分獨特的審美趣味。如何刻印章,這是個更大話題,下面就我多年的經(jīng)驗,簡單說下步驟吧!重點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轉發(fā)給新人學習,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隨我一起來看看吧!制作一方完整的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準備過程(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設計(初學者為臨印為佳)、操刀治印、修改調整、鈐印、刻邊款、拓邊款等。步:準備工具1、準備印章材料:常用篆刻字典、砂紙、鏡子、毛筆2支(小筆狼毫、羊毫均可)、墨汁和硯臺、印床、刻刀、印泥、連史紙(拷貝紙或宣紙)數(shù)份、刷子(廢棄的牙刷亦可)、棕老虎(拓邊款時用)、拓包等。印石的準備:將砂紙平鋪在水平的桌面上(好選擇一塊玻璃面),用印石(選一方與將要臨印的印面大小一樣的印石)在砂紙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2、設計印稿:初學者宜臨印,印宗秦漢,多臨漢印。我們選擇一方印,將一張半透明的紙(宣紙或者連史紙)附在印稿上,用毛筆蘸墨臨出印稿。如果想創(chuàng)作的印章可以用印石在紙上印出痕跡然后用毛筆勾畫出邊框,查字典選用適當?shù)淖脑O計印面,設計印面一點要注意一方印中和諧與統(tǒng)一還有印的留白。(創(chuàng)作過程有很多的需要介紹,限于篇幅和小編水平有限此處只做簡單的介紹)3、印稿上石:初學者宜用水印上石的辦法,這種方法失真會大大減少,畢竟剛剛學習篆刻直接在石頭上寫出印面難度太大。將印稿反附在石頭上,用干凈的毛筆蘸清水打濕印面,等...
發(fā)布時間:
2017
-
03
-
11
瀏覽次數(shù):170
藏族古印章起源于何時,于史無證。不過據(jù)史料記載,公元7世紀,吐蕃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形成了一整套官僚制度,法律等各種典章制度也很完備。吐蕃在統(tǒng)一西藏高原后,管理占領地區(qū)的廣大屬部,調兵遣將,發(fā)號施令,都需要印信作為憑證。公元 752 年,吐蕃冊封南詔為“贊普鐘南國大詔”,并“賜為兄弟之國”。命南詔王閣羅風為贊普鐘,號曰“東帝”賜以金印。吐蕃在統(tǒng)治南詔期間,還陸續(xù)賜有不少印章。公元 778 年,閣羅鳳死,其孫異牟尋嗣位。唐貞元十年(785年),異牟尋歸順唐朝時,一次就獻出“吐蕃印八紐”。由此可見,西藏使用印章的歷史十分悠久。 古時的官、私文書和書信往來大都寫在竹簡或木牘上,這些簡牘書信 ,在傳遞過程中需要保密就得封緘起來。封緘的方式是把簡牘用繩子穿連起來,卷好,在外面加上一枚挖了方槽的木塊(即封泥匣),再用繩子把它和簡牘一起綁好,用一團軟泥捺在方槽里的繩子上,然后用印章在泥上按捺出印文,以防私拆。但時間一長,封泥印的封泥往往自動干裂,甚至脫落,難以起到保密作用。所以封泥印發(fā)展到后來就變成火漆印。直到近代,西藏許多地方仍然使用火漆印封門封信。 吐蕃時期古印的使用,在敦煌的古藏文文獻中得到了證實。據(jù)英國人斯坦因著《路經(jīng)樓蘭》載:“在許多文紙、文書上發(fā)現(xiàn)蓋著紅色的官印(由此可見,紅色印記的使用也...
發(fā)布時間:
2017
-
03
-
10
瀏覽次數(shù):211
我們現(xiàn)在學篆刻,手頭用的印章材料,大都是石頭,當然也有部分朋友會刻玉料、金屬料的,我們今天只說石頭。為啥要說石頭,原因很明顯,在中國的篆刻歷史上,就是因為石頭印章材料的出現(xiàn),才使文人們真正開始了完整的篆刻創(chuàng)作。在石頭材料出現(xiàn)之前,刻章是個專門的技術活,大部分文人都不會刻,或者因為專業(yè)的工具不是那么容易配備,于是,大家大與篆刻創(chuàng)作的方法就是寫印稿,寫完印稿再交給專業(yè)的工匠刻成印章。據(jù)說個用石頭刻印的文人是那個畫荷的王冕。之前寫過一篇關于王冕的文章,這里不詳說他的身世了,明初的劉績在《霏雪錄》里說:“初無人以花藥石刻印,自山農始也。山農用漢制刻圖書印甚古……”當時有人見到王冕刻的印章之后認為:“天馬一出,萬馬皆喑”。看完這一段記錄,大家都認為王冕是個刻石頭篆刻的人,其實不然。前面說過吾丘衍和趙孟頫,甚至更早些的米芾,都有親手制印的可能,只是,他們刻印都沒有記錄證明,我們看米芾的幾方印章,覺得有些地方交待的不清楚,覺得還可以更干凈些,或許,那正是米芾自己刻印的原因,工具不湊手,于是,就暫時先保持自己能刻成的后的樣子。(米芾,楚國米芾)(兩方“米芾之印”)(米芾元章之?。┊斎唬@些印章,都不能確認是不是米芾自己親自動過手,他實在是個書法篆刻史上奇怪又神奇的存在,以上是我的猜測。至于文人篆刻里,把石頭材料用到致,并因此大量推廣開來的,還是文彭,當然,這也是為什么文彭被稱為文人篆刻的鼻祖的原因...
發(fā)布時間:
2017
-
03
-
07
瀏覽次數(shù):188
為方便大家了解印章的使用常識,我搜集整理了下邊這篇文章(整理完自己也覺得受益匪淺)。文章一共分了六個部分,分別講解了書法印章的作用、書法作品中常見的幾種印章及用途(即印章的種類和用法)、書法作品蓋印章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書法印泥的使用與保養(yǎng)以及硬筆書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常識。主要根據(jù)李炯老師的這篇文章《書法作品印章知識》做了增刪,同時針對老師的文章加了一些圖片以輔助大家理解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這樣大家看起來可能更輕松些,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了解書法印章方面的知識有幫助。一、印章的藝術作用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盧中南老師書法斗方作品《藏神運智》,大家可以想象下沒有印章時的視覺效果印章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并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fā)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wěn)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托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印章的種類及用途)(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
發(fā)布時間:
2017
-
03
-
06
瀏覽次數(shù):235
歷史上,印章的用途有很多?;顫姾脛印釔郯l(fā)明和折騰的前朝小伙伴們顯然沒有止步于將印章僅僅作為驗明正身或者個性簽名的工具,而是在探索印章的多功能用法上不遺余力、花樣百出。據(jù)西泠君的靠譜但不完全的統(tǒng)計,印章在不同時期的流行用法至少有以下幾種。官方的說法是“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翻譯為人話,就是說制作陶碗、陶杯、漆器的手工匠人在打完收工之前,須在自己的作品上印上諸如“格氏左司工”、“made by 小明”等姓名、產地信息,供人抽查打假。“物勒工名”初只是一種強制性認證,但是后來一些草根匠人的作品在傳播中脫穎而出,晉升為大V,積累了聲譽和品牌,其所勒的印跡也便成為商標的雛形?!笆烙胁畼?,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睘榱藦浹a伯樂的不足,為了在馬群中多看一眼就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容顏,人們發(fā)明了“烙馬印”,“烙馬印”多為鐵質,印面較大,多在七八厘米見方。過去,人們以(燒紅后的)“烙馬印”在馬的左右膊、左右臀等部位,烙上“飛”、“三花”、“云”等文字或符號,表明馬的三六九等及所有者等信息。傳世的古璽印,很多出自墓葬。生前用印,死后殉葬是常例。但是官印往往要上繳,結果就出現(xiàn)了專為殉葬而制的明器。據(jù)西泠君的不靠譜推測,《盜墓筆記》中的能開啟長白山青銅大門、調動陰兵的魯殤王鬼璽便是此中的杰出代表。或以鹿、馬、羊等瑞獸為印鈕,或選取“得志”、“日利”、“長樂”等吉語為印面,制成印章,佩戴在身以辟...
發(fā)布時間:
2017
-
03
-
05
瀏覽次數(shù):182